洛阳碧桂园山河城:牡丹背后的千年世外桃源

搜狐焦点网洛阳站 2018-03-20 14:15:21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“洛阳地脉花最宜,牡丹尤为天下奇”,洛阳气候温和,雨量适中,土地肥沃,适宜牡丹生长,其中地处洛北的牡丹不仅承接自然资源,而且传承千年历史文脉,更显先进。

雍容华贵,是牡丹最引人注目的标签。

因为与洛阳的渊源,洛阳牡丹充满了千年的文化韵味。

在洛阳,牡丹不仅仅是一张城市名片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图腾,楔进洛阳人的骨髓。

别看如今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,牡丹在洛阳的发展经历了三度兴盛,两次没落。

排名前列次兴盛可追溯至隋炀帝时期。

那时,隋炀帝在洛阳开发了个百花鸟兽展览项目,方圆两百多里,取名“西苑”。

西苑北至洛北,南抵伊阙,西边一直到今天新安境内,堪称金主爸爸。

为了充盈花草种类,隋炀帝从河北易县进了20箱牡丹。于是牡丹在洛阳扎根了,且长势喜人,规模逐渐扩大。

隋末唐初,长期的战争使得牡丹退出人们的视野。

第二次兴盛是由于武则天的大怒。

《镜花缘》中描述,武则天大寿时,借酒性作下首诗:“明朝游上苑, 火速报春知

花须连夜放, 莫待晓风吹”,意让百花于一日尽开。

第二天,百花竟竞相开放,却见牡丹抗旨不开,武则天心中有怒,将宫中四千牡丹贬至洛北。

武则天本想借洛北地势偏僻打压牡丹,不曾想,这里气候、土壤与牡丹习气相契合,来年春天,牡丹株株怒放,千姿百态。

靖康年间,金军攻破北宋京城开封,牡丹再次衰落。

此间诗歌盛行,李白曾赋诗: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;王维则认为:“绿艳闲且静,红衣浅复深”。

建国后,随着花海的蔓延,被历史遗忘的牡丹赢得了现代旅游业的垂青。

1982年,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,将牡丹定为市花,并将每年的4月15日至4月25日定为牡丹花会,牡丹又兴盛起来。

如今洛阳牡丹花会盛况一年远超一年,每年牡丹盛开之际,大批游客从天南地北鱼贯而入,一睹牡丹的芳容。

洛阳人爱牡丹,从古代诗人到都市白领。

刘禹锡诗云:“惟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,歌手田华的《洛阳牡丹》唱出不一样的韵味。

成就洛阳牡丹的,与其说是人类的匠心营造,不如说是自然的馈赠。

“洛阳地脉花最宜,牡丹尤为天下奇”,洛阳气候温和,雨量适中,土地肥沃,适宜牡丹生长,其中地处洛北的牡丹不仅承接自然资源,而且传承千年历史文脉,更显先进。

洛北地处瀍河湿地畔

半山之上,清音幽韵

灵心慧性,淡远出尘

可谓一处绝尘之外的桃花源

这里,渐渐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,时间已经消失

这里,将自然的隐藏艺术发挥到酣畅淋漓

人们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武则天当年贬下的

哪些是近些年种下的

碧桂园山河城

洛阳向北 生活向上

山河馥雅 诗意而居

逸享人生新美好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